农妇与鹜
佚名〔未知〕
昔皖南有一农妇,于河边拾薪,微闻禽声,似哀鸣。熟视之,乃鹜也。妇就之,见其两翅血迹斑斑,疑其受创也。妇奉之归,治之旬日,创愈。临去,频频颔之,似谢。月余,有鹜数十来农妇园中栖,且日产蛋甚多。妇不忍市之,即孵,得雏成群。二年,农妇家小裕焉,盖创鹜之报也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从前皖南有一个农妇,在河边拾柴,隐约听到了鸟的叫声,好像在哀鸣,仔细一看,是一只野鸭。农妇走近它,看见它的两个翅膀上血迹斑斑,怀疑是受伤了。农妇捧着野鸭回家,治疗了十天左右,伤口慢慢愈合,(野鸭)临行之时,频频点头,好像是在感谢。过了一个多月,有数十只野鸭来到了农妇的园中栖息,并且每天产很多的蛋,农妇不忍心拿去卖,就孵化了它们,孵出的小鸭成群。到了第二年,农妇家渐渐富裕起来了,大概是受伤的野鸭的报答。
注释
皖南:安徽长江以南地区;
于河边拾薪 薪:柴火;
熟视之 熟视:仔细看;
妇就之 就:靠近;
妇
简析
这个故事以简洁明快的语言,讲述了一个关于爱、善良与回报的动人故事。它告诉我们,对待自然界的生灵应怀有仁爱之心,因为这样的善行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美好结果;同时,也鼓励人们在生活中多行善事,相信善良的力量能够改变命运,带来幸福与和谐。
断齑画粥
释文莹〔未知〕
范仲淹少贫,读书长白山僧舍,作粥一器,经宿遂凝,以刀画为四块,早晚取两块,断齑数十茎啖之,如此者三年。(选自《湘山野录》)
樵夫毁山神
佚名〔未知〕
康熙十五年,余姚有客山行,夜宿山神寺。夜半,有虎跪拜,作人言,乞食,神以邓樵夫许之。明晨,客伺于神祠外,果见一樵夫过之,逆谓曰:“子邓姓乎?”曰:“然。”因告以夜所闻见,戒勿往。邓曰:“吾有母,仰食于樵。一日不樵,母且饥。死生命也,吾何惧之有?”遂去不顾,客随而觇之。樵甫采樵,虎突出从竹间。樵手搏数合,持虎尾盘旋久之。虎不胜愤,乃震哮一跃,负痛遁去,樵逐而杀之。客逆劳之。樵曰:“感君高义,盍导我至庙中。”既至,大诟死虎斥神曰:“今竟如何?”遂碎其土偶。(何惧之有 一作:何畏哉)
怨诗行
佚名〔未知〕
天德悠且长,人命一何促。
百年未几时,奄若风吹烛。
嘉宾难再遇,人命不可赎。
齐度游四方,各系太山录。
人间乐未央,忽然归东岳。
当须荡中情,游心恣所欲。